校園勁刮“智能風” 課外鍛煉不再難
校園內外
新華社訊 (記者夏亮)“雙減”政策下,學科類培訓受到嚴格管理,校園體育迎來利好。但如何讓“校外運動一小時”落到實處仍是難題。記者日前在杭州富陽區走訪時發現,當地教育部門“安心健體”項目巧用智能化體育運動應用平臺,成功讓校外體育鍛煉不再成為家長和老師們的難題。
“它能相互PK,還能查看學校排行榜”“很多有趣的運動,做了一遍還想做,而且不會感到累”……在富春四小的操場上,說起新學期“體育作業”的不同,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停不下來。
凌卿雁是富春四小校跳繩隊的一員,每天回家都要進行至少半個小時的跳繩訓練。以前,老師只能通過父母來督促她,而現在只需要一部手機,她的每一次鍛煉情況,老師都能夠盡收眼底。原來,借助手機攝像頭和一款名為“快數”的軟件,凌卿雁的每一次跳繩視頻都會自動上傳,老師在學校打開軟件便能夠隨時查看她的鍛煉情況。
“以前也有類似軟件具有打卡功能,但很多家長為了完成任務,就直接寫一個數字,來‘糊弄’我們。”富春四小體育組組長陳秋良說,“現在這個平臺,必須面對鏡頭,視頻自動上傳,從根本上杜絕了弄虛作假。”
富陽區教育局局長方亮說,雖然保障學生至少每天校內校外各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已經成為硬性要求,但學生被動式應付運動、體育活動形式單一、課外體育運動難監督、家校聯動難實現等問題依舊突出。
“體育教育管理數據沉淀不足,體育教育工作監管、評價和反饋缺乏有效抓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欠缺實時性,這也是主管部門面臨的現狀。”方亮說。
為此,富陽區教育局以浙江體育數字化改革為契機,推出“安心健體”項目,聚焦智能數字化體育運動應用平臺,為學生體育運動量化評價和監測提供依據,讓課外體育運動教學監督管理落到實處。
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的動者科技負責人黃凡農表示,平臺集成運動姿勢預估、骨骼算法等科技應用,借助手機上的攝像頭,能準確識別用戶所做的運動類型。“以跳繩為例,我們已經可以做到物理識別,系統能夠準確判斷用戶手上是否有繩,只有完成完整跳繩動作,系統才會計數,運動判假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該平臺上,除了有跳繩,還有仰臥起坐、開合跳、深蹲、俯臥撐、蛙跳、原地跑步、拍球計數等十余種運動模式,此外還包含足球小子、舞動奇跡、坐箱子、石頭剪刀布等十余種趣味運動。平臺首頁還設置了競技場,不同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互相過招。在通過實名認證加入所在學校和班級后,還能參與各項運動排行榜。
這些趣味類的運動游戲讓學生從“被運動”變成“要運動”,甚至連親子關系都改善了。“每次運動做了相應數量后,還能獲得勛章,會有一種成就感。”富春七小學生李天成說,“以前運動的時候父母只能在旁邊陪著,有了這種智能平臺后,父母也能參與進來,還能夠和爸爸媽媽PK,特別有意思。”
在開齊開足體育課成為教育部門共識之后,大部分學校校內體育活動有了保證,但校外一小時體育鍛煉仍然得不到保障。學校體育老師人手不足,布置、跟蹤、指導力不從心;家長工作繁忙無暇顧及,長期監督只是奢望。“智能數字化體育平臺讓體育鍛煉實現可視化,極大減少了體育老師的負擔。有了大數據的沉淀,體育老師在上課時也能夠因材施教,從而讓體育教學更為精準。”富春七小副校長董政說。
以富春六小和郁達夫中學為例,兩所學校自4月中旬成為富陽區首批試點學校以來,前者的校外一小時體育鍛煉完成率在85%以上;后者因初中有晚自習及學業較重,每個班級完成率不等,但個別班級完成率也能達到90%以上。
“體育數字化改革是我們‘安心健體’項目的重要舉措。有了智能化的采集手段,老師可以分階段對實時產生的學生運動數據、成績變化趨勢等數據進行收集、對比,從而根據數據適時調整體育教學內容,目前效果明顯。”方亮說,數字化使體育普惠成為可能,希望最終全區的孩子都能從中受益。
據悉,目前富陽區已有40所學校逾3萬名學生通過該平臺來進行校外一小時鍛煉,預計年底參與人數將達7萬人。
(責任編輯:歐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