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附小學生進“月宮”種菜
北航附小學生在“小小月宮”里觀察營養液栽培的蔬菜。本報記者 鄧偉攝
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踏上“回家”路,而在北京的中小學里,也有人在同步“探月”——北航附小的“小小月宮”中,同學們通過培植蔬菜、將固體廢物轉化為肥料、飼養黃粉蟲等,模擬人類在月球及外太空的生存情況,開展探索實驗。
北航附小東門入口處操場旁,坐落著銀白色的“小小月宮”,圓柱形的艙體分為綜合艙和植物艙。“小小月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總設計師劉紅教授領銜設計開發,北航附小教師實施開發應用,是全國首個建立在小學校內的月宮基地。學校給每個學生都發了一枚“太空種子”,學生們會在小學六年的學習生涯里,接到不同的“探月”任務。上周五下午,三名五年級學生走進“小小月宮”,他們是這間實驗室當天的“小管理員”,讀取、記錄檢測儀器上的數據,用量杯配置營養液;收集植物的黃葉給黃粉蟲喂食,將根莖等廢棄物放入固廢轉換器制作肥料……每個步驟都井井有條。
“去‘小小月宮’里種菜,是全校學生都不能錯過的勞動體驗。”學校科技老師張暢介紹,不同年級都有符合各自成長特點的勞動實踐任務:低年級的學生要根據植物的類型和生長習性分批次培育,同時記錄觀察日記;中高年級的學生則要配置營養液、收集植物固體廢棄物、調節光源高度、飼養黃粉蟲,并針對不同植物采取不同的方法授粉。
“這些勞動的背后,是相關科普知識的學習。”張暢介紹,比如,走進“小小月宮”的植物艙,學生們會發現,給植物提供的光是紫色的,這是利用不同波段的可見光模擬的日光,因為植物光合作用不需要綠色光參與。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不同,營養液和光源的設置要符合植物的不同生長階段,高年級學生會利用綜合艙實驗臺上的儀器,對植物艙內的營養液進行檢測和數據分析,給出更換營養液的具體時間和參數;據此,中年級學生會配置針對不同植物生長階段的母液,調配植物艙的營養液……
該校校長李蘭瑛介紹,學校針對“小小月宮”設計開發了月球基地建設和太空站建設等相關校本課程,老師會給學生們講解最新的科技時事熱點,例如此次嫦娥五號準備帶回多少月壤,采集樣本需要用到什么樣的機械手臂等,學生們還會通過項目學習的模式,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月球基地模型。而“小小月宮”的種植成果最終會成為可口的菜肴,回到學生們的餐桌上。“在動手種植中,孩子們培養了基本的勞動技能,記錄與見證了植物從萌芽到結果的全過程,還體會到一菜一果的來之不易,更加懂得‘珍惜糧食’的內涵。”
“太空種子”將播撒進東直門中學校園
本報訊(記者 牛偉坤)昨天,20多包珍貴的“太空種子”由載人航天辦公室交到了東直門中學。明年開春,學校的溫室大棚里將迎來新成員:西瓜、粉櫻、番茄……這些在太空遨游過的種子后代將在東城的校園里迎風生長。
今年5月,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隨同火箭一起出征的還有一個龐大的“種子天團”。昨天下午,經選育后的部分太空種子來到東直門中學,成為學生未來開展科技活動、生物課程、研學實踐的新素材。學校相關負責人介紹,開春之前,學生將在顯微鏡下進行種子基本性狀的觀察,為后續研究進行數據儲備。在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專家的指導下,學校也將對溫室大棚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為開春的播種做好準備。
“太空種子”的交接也拉開了東直門中學今年校園科技節的序幕。開幕式上,東直門中學與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今后雙方將在空間搭載方案設計、太空艙模擬栽培、航天育種課題研究等方面聯手開展系列活動。
(責任編輯:支艷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