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本到无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精品,日本不无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亚洲аv天堂无码

記者專欄
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新聞 > 正文

縣里來了“科技副總”

2021-11-02 09:55 來源:科技日報

  采 寫:記者 吳長鋒

  策 劃:滕繼濮

  “科技副總”不僅擔負著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攻關任務,還擔任著為企業進行人才培養和輸送的責任。不論是產品研發,還是為企業進行人才培養,都需要核心人員的長期穩定。

  學生們都知道,即便午夜,發給李剛老師的微信也能第一時間得到回復。這位滁州學院副教授要處理教學、科研和企業事務,晚上還要抽空集中對學生進行輔導——緊湊的時間表,讓他比在軍隊服役時還要忙碌。

  “擔任‘科技副總’后,基本就告別了空閑時間。”李剛告訴記者。他手頭上的項目,此前已經連續讓兩個團隊打了退堂鼓,李剛成為這家加工配套企業創新發展的關鍵。

  留著一頭短發、站姿筆挺的李剛,是安徽來安縣引入的第一位“科技副總”。他所承載的,其實是一座縣城對科技人才的無限渴望。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來安縣委副書記、縣長舒宏俊如是說。憑借“科技副總”的創新模式探索,這個皖東小城為縣域經濟如何吸引科技人才,提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沒有大學和知名科研機構

  縣域科技人才從哪來

  900多年前,歐陽修的一句“環滁皆山也”,讓滁州名聞天下;

  40多年前,小崗村的“大包干”,讓滁州的鳳陽成為我國農村改革的序曲;

  去年,幾位“科技副總”的合約,則讓滁州的來安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來安并不是百強縣。即便在省內、市內,來安的名氣也比不上寧國、天長。但與其他縣城相同的是這里對科技人才的渴望。

  與國內絕大多數縣域一樣,來安本身并不具備優勢科教資源。沒有大學,也沒有知名的科研機構,地處南京、合肥兩大都市圈,在人才的競爭中并毫無優勢可言。

  自《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印發后,搶抓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實現新飛躍成了來安的責任與使命。

  如何解決發展中的人才困境是擺在來安人面前的緊迫問題。“到底要引進什么樣的人才?引進來以后能不能用得上、留得住?”這是問題的核心。“除了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企業的實際狀況和真實需求就是問題的關鍵。”來安縣科技局局長趙靜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圍繞“招引誰、怎么引、怎么用”等問題,來安把目光轉向深入挖掘企業的真實人才需求上,從鏈條的末端尋求答案。

  “縣里多管齊下收集企業發展需求,有的放矢解決企業實際困難。”趙靜說。去年以來,該縣各級領導干部走訪企業1586人次,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收集梳理了238個企業需求,全是關于科技人才和技術開發的。

  在摸清企業真實人才需求的基礎上,縣里找到了滁州學院,經過反復協商,決定在來安成立滁州學院科技成果轉化來安中心。

  2020年8月,來安縣與滁州學院正式簽訂了《滁州學院科技成果轉化來安中心合作共建協議書》。按照合作協議規定,來安縣利用滁州學院的師資人才資源,建立“科技副總”模式,即由滁州學院教師掛職來安的企業副總經理或副總工程師,幫助企業科技創新。

  當年11月份,安徽省“四送一服”第八工作組,辦了一場來安縣校企合作銜接會,吸引了滁州學院、市縣科技局、部分領域專家教授,以及來安縣23家科技型企業參加。活動現場,2家企業簽聘“科技副總”,3家企業簽訂了產學研合作項目。

  不搞掛名,不走形式

  始終圍繞企業需求

  從“科技副總”的名稱不難看出,來安縣引才的目標始終圍繞著服務企業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來安擁有精細化工、軌道交通裝備、文具等產業集群。在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企業都面臨著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的需求。然而,不同于政府招才引智,企業對人才的需要更加苛刻。

  企業講求的是效率與利潤,“剛開始,企業對‘科技副總’是有顧慮的,擔心來的人才只是掛個名,走個形式,而企業每天忙于生產,也沒有分出精力來和我們探討問題、共謀發展的先例。”滁州學院土木學院講師、博士李建操說。他正是一位“科技副總”。

  在李建操看來,扮演好“科技副總”這一角色,就是要將自身掌握的好資源、好項目與企業深度對接,在技術指導、工藝提升、項目爭取、產品開發上與企業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關系。

  對人才而言,來安也做了詳盡的規定。掛職“科技副總”的教師需具有博士學位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具備相關領域突出科研工作經歷和能力;科研方向和研究領域與企業研發內容貼近,并已取得一定實質性成果;擁有項目管理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等,以確保其服務企業的能力。

  對企業來說,時時摸清技術需求才有可能開展產學研用一體化協作。現在,滁州學院科技成果轉化來安中心的駐點教師每周對園區企業走訪調研,收集篩選企業需求后上報學院。學院據此匹配專業技術對口的教師,面對面給予企業“把脈問診”,幫助企業突破技術瓶頸。

  “目前已有9家企業與滁州學院9名教師簽訂掛職協議,3家企業正在洽談中。”趙靜告訴記者,通過摸底企業對人才的真實需求,政府采取“訂單式”向企業推薦人才,逐步完善建立起了“企業點單、政府派單、中心買單、企業評單”運行模式。

  趙靜表示,“科技副總”有效解決了企業創新人才“不夠用、不會用、不適用”等問題,加快促進了企業創新發展。

  “根本上,我們是圍繞著企業的需求出發。”比如在招引人才的過程中,政府并沒有替企業“越俎代庖”或“拉郎配”,而是把更大的主導權交給了滁州學院。按照“學院運營、政府保障”的方式,滁州學院選派4名骨干駐點負責滁州學院科技成果轉化來安中心的運營,縣政府每年拿出20萬經費予以保障。

  滁州學院則結合企業需求,精準匹配掛職教師,并且約定“科技副總”掛職期間協助企業申報至少1項市級以上科技課題或獎項,組織開展3次以上技術培訓;建立雙向約束激勵機制,每年度企業根據合同約定開展考核,提出續聘解聘意見;學院對任職時間超過1年且考核優秀的掛職教師,在職稱評聘時予以優先推薦。

  目前,該中心已組織滁州學院的機電、化工、計算機、土木等專業專家,深入來安縣企業調研60余次,搜集技術需求20余項,明確合作意向20項,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40余個。

  而對已簽聘“科技副總”的企業,來安縣財政給予每年撥付5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科技副總”薪酬保障。同時,縣里出臺專項政策支持,對企業產學研成果轉化合作資金支付給滁州學院后,縣政府按照最高40%比例獎補企業,進一步加大企業投研投產信心力度。

  建平臺,留團隊

  創新模式顯成效

  對科教資源匱乏的來安來說,通過與企業共建新型研發機構、設立聯合實驗室、合作開發項目等方式,把高校實驗室“搬進”工廠,讓企業嘗到了甜頭。

  “目前,滁州學院已有6名博士、教授在合作企業建立聯合實驗室。”趙靜告訴記者,通過建立校企協同育才機制,在6家企業增設“校訓基地”“師徒工作室”,11批次500名在校學生直接參與了企業實踐,助力有市場、有需求的畢業生無縫入企就業。

  李建操在掛職擔任“科技副總”后,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的思路,借助學校資源,在來安建立了集“教學、培訓、生產、服務”四大功能為一體的裝配式建筑實習實踐基地,通過職場化的任務訓練,為企業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目前已為企業培訓人才8場次100余人。

  “對于技術問題,我們主要是基于現有基礎和條件,發揮各自長處,共同討論拿出解決方案。比如為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正在推進疊合板組合模具的設計方案,就是與企業副總共同討論提出的。”李建操說。

  在李剛看來,“科技副總”不僅擔負著企業的產品研發、技術攻關任務,還擔任著為企業進行人才培養和輸送的責任。“不論是產品研發,還是為企業進行人才培養,都需要核心人員的長期穩定。”李剛說。

  “主要是靠現有團隊老師力量和大力氣培養學生。”李剛告訴記者,他目前從高年級中挑選學生,定向培養產品研發所需能力。此外,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給團隊的成員“上小課”。他掛職公司除了能為學生提供現場實習、實踐的機會外,一線工程師還能對學生進行手把手地培訓和指導。

  “企業出題,高校解題,政府助題,我們不僅對校企合作給予獎勵和項目補助,還規劃建設了一個雙創園區,設立民營企業孵化器,為人才提供廣闊的舞臺。”趙靜介紹說,園區已入駐小微企業20多家,其中16家已投產。

  在安徽華欣藥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掛職“科技副總”的邵玉田博士,是滁州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教師。掛職期間,他帶隊研發的“藥用玻璃包裝瓶內壁硅化”產品,得到兆科藥業等大中型藥企的認可,僅此一項產品訂單額達800萬元,為企業創造了150萬元利潤。

  來安縣在為企業引進“科技副總”的同時,事實上也在進行著一個讓高校教師走出校園轉化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實踐的有益嘗試和探索。2021年1月,在安徽“四送一服”雙千工程電視電話會議上,時任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指出,“科技副總”模式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務實高效。

  今年3月,在滁州市委辦公室發布的《滁州信息》專題報告上,滁州市委書記張祥安指出:“科技副總”的思路、舉措,值得各縣市區和經開區、蘇滁高新區學習、推廣。

  一線科研人員任務繁重

  呼喚“科技副總”2.0版本

  “在生活上有一定的影響,企業每周工作6天,周末有時候也需要根據企業情況加班。”李剛說學生一般只有在晚上才沒課,所以經常要在晚上加班,集中對學生進行輔導培養。“這些都會對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

  李剛說,企業希望“科技副總”們在研發產品之外,跟客戶打交道,安排產品售后和技術支持。李剛感覺“科技副總”工作量比一般老師和企業技術工程師要多得多,所以在一定程度會影響原先在學校的工作,在沒有相關傾斜政策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學校對其個人的績效考核成績。

  “希望從制度上進行改變。”李剛建議:“既要上課,又要忙于產品研發、管理科研團隊,還要深度融入企業,工作十分繁忙。這對于付出大量精力,為學校、企業、人才培養作出貢獻的‘科技副總’來說,壓力較大。”

  邵玉田則認為,科研人員應該適應理論到實踐的轉變,化解工作中的壓力。他剛開始擔任“科技副總”時,對藥用玻璃制品生產線不熟悉,心中有種莫名的壓力。經過一段時間與企業生產技術管理人員的反復交流、查閱相關資料學習,使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科技副總’模式雖然還存在不少問題,政策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但畢竟利大于弊,是件很好的事情。”

  在感受到了酸甜苦辣之后,李剛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盡力穩定科研團隊,將‘科技副總’的有關政策升級為2.0版本,即以產業研究院的方式將‘科技副總’團隊融合到企業中去,穩定、長久地為企業服務,是比較有效可行的辦法。”

(責任編輯:支艷蓉)

友情鏈接:

縣里來了“科技副總”

2021-11-02 09:55 來源:科技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