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量子芯片成功編織非阿貝爾任意子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佳欣)在去年10月發(fā)布在預印服務器arXiv上并于今年5月11日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團隊宣布,他們首次使用超導量子處理器觀察到了非阿貝爾任意子的特殊行為。
論文詳細介紹了一個超導處理器中量子比特多體波函數(shù)托管的非阿貝爾任意子編織的實驗觀察。實驗由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團隊在一個5×5量子比特超導量子處理器上進行,實驗包含在一個跨越許多量子比特的量子糾錯代碼中創(chuàng)造缺陷。研究人員使用非阿貝爾編織法來創(chuàng)建糾纏態(tài),為未來在量子計算或量子糾錯中的應用提供了前景。
如何理解非阿貝爾任意子?想象一下,當有人展示兩個相同的物體,然后要求觀察者閉上眼睛。再次睜開眼睛后,如果還是看上去一模一樣的物體,人們能否確定它們已被交換?直覺告訴人們,這無從判斷。而量子力學允許一種奇異的事情發(fā)生:盡管完全相同,但它們兩個何時被交換過,非阿貝爾任意子可能保留這一“記憶”。
這種“記憶”可被認為是時空中的一條連續(xù)線,即粒子的“世界線”。當兩個非阿貝爾任意子交換時,它們的世界線相互纏繞。用正確的方式將它們包裹起來,產(chǎn)生的結(jié)和辮子就形成了拓撲量子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本月早些時候,量子計算公司Quantinuum發(fā)布了另一項關(guān)于這一主題的研究,補充了谷歌最初的發(fā)現(xiàn)。這些新成果開辟了一條通向拓撲量子計算的新途徑,其操作是通過將非阿貝爾任意子像辮子一樣相互纏繞在一起來實現(xiàn)的。這也是量子糾錯領(lǐng)域獲得進展的里程碑。
(責任編輯:歐云海)